超過 200 美金的教訓…三週托福 96→104 血淚經驗談(無補習、口說寫作未用模板)


Posted by ralphhong5465 on 2023-09-27

這篇文章的流水帳與各種碎碎念可能會比準備與應考經驗分享來得多,因此比較適合下列三種人:

  1. 不追求往滿分邁進,只求超過 100 分、夠用就好。
  2. 沒時間也沒預算去補習班。
  3. 單純吃瓜,看一位考生平白送 ETS 超過 200 美金的故事。

以下正文開始。

托福成績

  • 一戰(2023/08/26):R27/L19/S25/W25,總分 96。
  • 二戰(2023/09/16):R26/L29/S24/W25,總分 104。

因為相隔不到兩年,兩次考試可以拼分,得成績為 R27/L29/S25/W25,總分 106,不過有些單位不採認這樣湊出來的分數就是。

整體而言,閱讀、口說、寫作大致持平(好啦我知道有小掉兩分),但聽力好像坐火箭,一下從 19 衝到 29,這並不是因為我有找到什麼聽力進步秘訣,而是在第一次應考時出大包,題目根本沒寫完。

個人背景

  •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 生命科學系。
  • 高中英文成績:所有模擬考 + 學測全部 15 級分、英文聽力 A。
  • 全民英檢經驗:國三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
  • 多益成績:大四裸考 960、寫作裸考 190、口說裸考 180。
  • 準備時間:一戰近三週、二戰半天。
  • 準備工具:Magoosh 單字卡手機應用程式TST Prep TOEFL 模擬範例題,搭配 YouTube 上其他範例影片。

報考動機

其實在大四拿到多益 960 分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再有報考英文檢定的動機,除了不想再花錢外,如果要求職,這樣的成績(不當英文老師或從事語文相關工作的話)已經夠用;再者我發現,除非要考航空公司,多數要求英文能力的工作並不會真的看檢定成績,而是於面談中直接進行英語對話,有時會再於現場加考閱讀測驗與手寫題,不論臺商、外商,甚至是海外的工作多半都是如此。

但也因為如此,我始終缺乏托福、雅思這類更高難度英檢的經驗,總覺得有些成就還沒有去挑戰過,只是當我看到這兩者的報名費用,就又不免打退堂鼓。一直到了今年,終於「有可能」會在兩年內用到相關成績,但因為預算有限、時間也有限,準備方向又有差異,我不打算雅思、托福兩者都考。雖說一般認為雅思主要是去英國、托福去美國,但兩者其實多半可以互通,我便開始研究到底要考哪個好(當時是連 TOEFL ITP 跟 TOEFL iBT 都還搞不清楚的狀態)。

在看了《Cana English 卡娜英語》介紹托福新制的影片後,我發現 2023 年 7 月 26 日起,托福的考試時間從三小時縮減到只剩下兩小時,加試題取消、閱讀篇幅變少、又有新穎又生活化的寫作題目,再看到 Cana 於影片尾聲大力推薦托福,我便二話不說,直接鎖定托福報考。(影片 02:28 那邊說托福從蘿蔔升級成哈根達斯冰淇淋的比喻我覺得超有趣,害我聽到托福腦中會跑出冰淇淋的畫面,哈)

讓我決定報考托福的關鍵影片(取自 Cana English 卡娜英語

一戰大出包

因為不想花心思處理硬體問題,我並未選擇「在家考」方案,而是到臺大附近的「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財團法人華岡興業基金會」應考。

這是我的托福初體驗,因為報名時就已經噴了超過臺幣 7000 元,我不打算再花錢報名補習班,連官方的 TOEFL Practice Online (TPO) 都不敢下訂,轉而開始尋找各種免費資源。為了補充高中後就未再增加的單字量,我先下載 Magoosh 單字卡手機應用程式死背單字,如此持續約兩週的時間(後來發現新背的單字都沒用到),最後一週寫 TST Prep TOEFL 等 YouTube 上可見的免費模擬範例題,原本想說一天寫一回,一路寫到考試前兩天,最後一天再做總複習,但寫到第三天就發現自己已經出現「看到英文就頭痛」的現象,只好及時踩煞車,改複習前兩週背的單字,一路到進場的前一刻。

托福考試前有複雜的身分驗證程序,身為初心者,我每個步驟都小心翼翼,上機考試時的說明也都仔細閱讀,沒看完說明不敢按「下一頁」,大概就跟沒上駕訓班就直接去監理站考駕照的感覺差不多。

也是在真正上考場後,我才完全了解練習的素材與實戰有何不同,例如 TST Prep TOEFL 的閱讀範例題,每題都有設定回答的秒數,但實戰可以自己切換題目、掌控每題的答題時間。雖然一開始因為緊張、文章議題又較陌生而花了比較多時間在重複閱讀相同段落,但因為一邊答題、眼睛也有一邊緊盯著剩餘時間,最後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完閱讀是綽綽有餘。

考前練習主要使用教材(取自 TST Prep TOEFL

至於聽力,因為第一次寫模擬考題就錯不超過兩題,練過那一次之後就再也沒練過,想說考試當天把狀態調整好就行,轉而把精力放在練習時狀態較差的閱讀與口說上。但等到真正上場後,我發現自己根本沒準備好面對那樣篇幅的對話或授課,頭腦有時沒跟上、筆記有時也沒抄到,一邊聽還會一邊在心裡默唸「為什麼進度條跑這麼慢?話為什麼要這麼多?可以快點結束嗎?」等到要回答問題時,常常要花很多時間選答案,但又不能重聽,有些題目就只能在多次閱讀後,用半猜的方式選一個當下覺得最有可能的選項。

但最致命的不是這個,就跟閱讀一樣,我們一邊答題時,螢幕右上方會一邊顯示剩餘時間。我在聽力第一部分的經驗是會有「學術講課」與「校園對話」各一段,等到進入第二部分時,誤以為這裡也是如此。實際考試不像寫 TST Prep TOEFL 會幫我們設定每題的答題時間,進度要自己安排,等我在第二部分一樣寫完「學術講課」與「校園對話」各一段搭配的題目時,仍剩下四秒的時間,原本想說聽力寫到最後一題留四秒非常完美,沒想到寫完這題後,出現的是第三段對話,也就是說,我至少還有五題還沒寫!至少還有五題還沒寫!至少還有五題還沒寫!第三段對話跟生物學有關,是我還算熟悉的領域,甚至可以說是聽得最懂的一段,但無奈只剩下四秒,匆匆答完第一題後便被迫開始考口說。

在考場考口說的問題是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聲音干擾,而我的聽力又是用這麼崩潰的方式結束,內心確實有慌了幾秒,但我已練就「讓過去的事情過去」這種心態,等到回答口說第一題時,曾經出現的一絲慌亂已經蕩然無存,後面的寫作也是穩穩地寫完。

出包考 96 分

當我完成考試、送出考卷時,當下就能看到「非官方」的考試成績,閱讀拿 27 比我預期高、但聽力就真的非常悲慘…連 20 分都不到。當時我尚無法確定托福口說與寫作會是怎麼樣的評斷標準,但因為自認這兩項都沒出現重大失誤,走出考場時我就確定一定能考超過多數學校的門檻:92 分,但要達到破百的目標,顯然需要奇蹟。

這樣的奇蹟並沒有發生,我的口說與寫作雙雙拿到 25 分,其實不算低,但距離整體破百仍有一段差距,可以說是「高分群的基本盤」,這也驗證我在不用模板、不追求考試技巧,完全憑實力應戰的成果就是如此。


看到一戰聽力成績,真的欲哭無淚

其實閱讀、口說與寫作三者的成績我都能接受,唯獨理應不是太大問題的聽力,卻因為重大疏失而嚴重失分,掙扎幾天後決定二戰,日期就選在當下最近能應考、且不用繳交因日期過近而產生額外費用的場次:9 月 16 日,距離一戰約有三週、報名當下約兩週的時間。

保持穩定、在二戰正常發揮

因為二戰我追求的是「不再出包」,展現真正的實力考破百,沒有要考到超過 110 分的雄心壯志,我並未特別衝刺,只在考前兩天用一個早上的時間重新寫一次準備一戰時就寫過的 TOEFL iBT Full Mock Test with Answers 2023 (#10),再透過克雷兒Claire《2023 最新托福一次搞懂- 考試架構、讀書計畫、新手考生懶人包》確認題型(尤其是聽力),這次我記得非常清楚,聽力一共會有五段對話,不是四段!

要說真的有找什麼考試訣竅,我會說是 Sybil Wang《How I Scored 117/120 On the New TOEFL Exam // My Tips & Tricks》影片,當中特別提及考聽力時要「專注於聽,而非抄筆記」,這點我銘記在心,實際上場應考時,我發現已經不若一戰時覺得很想叫講話的閉嘴,反而非常投入當中的每段對話,甚至有點享受,覺得自己完全融入在對話情境中,對話結束還覺得有點落寞、期待對方再多講一點,這種「聽力為主、筆記為輔」的方式,讓我在答題時幾乎能題題秒殺(可惜沒有全對),更快進入口說環節,由我先吵別人、而非像一戰時先被別人吵。

許多人(包含我參考的 Sybil Wang)都強調考托福口說與寫作時,「模板」的重要性,但我只有非常有限的時間準備,覺得跟臨場發揮相比,依賴模板很有可能會因為考試當下忘記模板內容而心慌、進而產生更大失誤。在不追求考到 30 分的前提下,我並未特別建立模板,等於口說與寫作都是現場發揮,老實說是一場硬仗,但只要有做好時間分配,都能維持 25 分上下這種尚可接受、大致夠用的成績。

二戰比較可惜的是閱讀,看來底氣還不足、沒辦法達到 29 分以上,但即便閱讀與口說各小掉一分,因為聽力有恢復正常水準,我終於考到目標的 100 分以上,短期內不用再撒錢考第三次了!

二戰成績終於回到正常水準,達成破百目標

後記

怎麼感覺當初買 TPO 反而比較划算?但我當時才沒料到會出這麼大的包,只能含淚再繳一次報名費。至於為何第一次明知出包卻還是選擇採計成績?主要是想看我當下的口說與寫作狀態可以拿到什麼樣的分數。

考二戰時還有個小故事,因為只有早上的場次可供報名,這對我來說挑戰非常大,一來要早起、二來我吃完早餐後會有小腸反射,通常還要預留一小時的「通腸子時間」,不太適合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情,後來雖然有在進考場前一小時吃完早餐、也跑了多趟廁所,把腸子跟膀胱都清一清,但聽力考到一半時依然再度出現尿意,考試後半段都是在憋尿中度過,還好還是撐完了,一出考場立刻衝廁所。

致謝

能夠在高三起就不補習、不花大把時間刷題,直接在多數英語檢定中取得夠用的成績(GRE、GMAT 之類的可能就不是這樣了,況且這些還要考數學),要非常感謝家人從小對我的栽培。雖然升小二才開始學英文,沒有在國外成長背景、沒讀過私立學校、外國學校或雙語班,但只要我說要學英文,不管是去補習班、買雜誌等,家人都是無條件支持,這也讓我在求學階段,可以非常輕鬆應付「英文」這可說是中大學時期最重要的科目。

另外要感謝的人,是我高中的英文老師,尤其是最會電我的史考特老師。記得剛升高一時,以為通過英檢中高級就能跟國中一樣,不特別準備就直接上場考學測、指考這類大考,但事實是當時我幾乎全部都是憑「感覺」在寫題目,基礎仍非常不穩,尤其文法、閱讀與寫作能力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於「篇章結構」更是毫無概念,每次指考考古題寫到該段落時,都毫無招架之力;自己寫出來的文章雖少有文法錯誤,但架構混亂、常常顯得不知所云。記得我在高一或高二時,大概經過了一年的英文寫作魔鬼訓練,瘋狂寫、也瘋狂被退件,但經歷過這段時間的特訓,我終於在高三這年,可以寫出比較有結構的文章,指考的「篇章結構」也能夠輕易答題,托福再寫到這樣的題型時,基本上是秒殺(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寫對)。

未來展望與給讀者的小建議

由這兩次考試的經驗來看,我的實力在超過 100、但未達 110 的區間,在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CEFR)中屬 C1 等級,也就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夠用、但不算頂尖,還不能與英文母語人士相提並論。


托福官網的分數說明表,可發現我的成績多在 Advanced 範圍的最低分,詳細說明如連結

因為托福效期只有兩年,未來如果要再考,應該會是下列兩種方向擇一:

  1. 保持「夠用」的分數:不特別衝刺,確認到時候的題型後直接應考。
  2. 自我突破:如果要達到 110 分以上的目標,就得讓閱讀和聽力滿分、口說與寫作乖乖套模板,可能還要報個補習班或買 TPO 刷題練習。

因為我沒有要當英文老師或從事語言相關工作,應該也不會去申請語言門檻特別高的學校,可能會以 1. 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那是至少兩年之後的事。至於要說有什麼應考托福的小建議,我覺得有兩點:

  1. 你可以裸考,但一定要先搞懂題型!怎麼看起來有點基本?但我就是這裡出包,所以多繳了超過臺幣 7000 給 ETS,超難過!想當初第一次考多益時,也因為題型不熟悉而掉到 865,後來習慣後才能輕鬆破 900。
  2. 結帳前先找優惠碼:在臺灣報考托福的費用是 245 美金(約臺幣 7900 元),我雖然考了兩次,但報名一戰時有在 Dcard 上找到優惠碼 FB20,折抵 25.14 美金(約臺幣 800 元);心不甘情不願地報名二戰時也在 Dcard 上找到優惠碼 STA2023,省下 20 美金(約臺幣 640 元)。更多優惠碼可上 Test Resources 等網站查詢,試試運氣。

如果你還是高中生,我會另外推薦你把各科課本最後面的英文學術名詞表背一背,讓自己在對這些學科最熟悉時,就順便把相關的英文單字都一併塞進腦中,可以用中文理解的學科就訓練自己也有辦法用英文理解(國文除外),像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這種免費英文線上學習平臺就是很棒的資源,等到大學要讀英文課本、投影片與考試,還有準備托福這類帶有學術色彩的英文檢定,都會輕鬆很多,尤其剛升大一、教材從中文轉英文時,完全是無痛轉換。

最後想來抱怨一下考試時間減少卻沒變便宜的報名費用、沒辦法調整的螢幕高度害 180 公分的我用超詭異姿勢應考、還有系統上臺灣國籍名稱問題,但提了好像也不能改變什麼,就只能希望像 GRE 一樣,採計的學校越來越少啦(不知道疫情趨緩後有沒有又重新採計就是),考這些英檢真的有!夠!貴!

除了成績單,看到帳單也很想哭啊


#托福 #英語學習 #考試









Related Posts

parseFloat(), parseInt() 和 Number()

parseFloat(), parseInt() 和 Number()

18. Mediator

18. Mediator

3. 卷積計算與其DSP物理意義

3. 卷積計算與其DSP物理意義


Comments